企业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>企业动态
|
||||
2010年我国碳化硅的总产量达到105万吨,比2009年增长96.3%,占全世界碳化硅总产量的70%。与之比较,美洲和欧洲的碳化硅产量占全球碳化硅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14%和8%。“中国制造”的巨大产能再次在境内外引起了剧烈震荡。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复苏缓慢、失业问题突出,自然会高高筑起贸易保护之墙,所谓的“自由贸易”更像是乌托邦一样的梦想。从2011年一季度碳化硅出口配额的完成情况看,数字传达的市场信息不能令人释然:一季度碳化硅出口配额12.96万吨,而实际出口数为5.36万吨,还不到配额数的一半。碳化硅产业属于“双高”即高耗能、高污染产业,如此“突飞猛进”也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所不容。国家发改委已明确规定低于5000KVA的碳化硅生产线必须关闭。对于国内众多的中小碳化硅企业而言,能源涨价(还不能保证不停电)、原材料价格上扬、人力成本增加、融资困难、环保政策日益苛严、出口退税减少或取消、人民币值外升内贬等因素已令企业日子相当难过,而发改委的规定让企业更如雪上加霜。碳化硅产业如何应对这一内外交困的局面,能否实现华丽转身?业内外不少人士都对此投以关注的目光。
碳化硅的传统生产方式及其性能特点 天然的碳化硅较为少见。它往往与金刚石或火山岩相伴而生。人们使用的碳化硅几乎全是工业生产的产品。现行的生产方式基本上源于1892年创立的艾奇逊(Acheson)法,即把石英砂、石墨(或焦炭、无烟煤、石油焦)、氯化钠(或木屑)按一定比例配合,经2000摄氏度以上高温冶炼生成碳化硅。每生产1吨碳化硅需耗电能6000-12000KWh,同时放出大量污染气体。冶炼之后的擂碎、筛分等生产工序也是噪音、粉尘的主要来源。 碳化硅的主要晶型有两种,其变体有200多种。与另一种人们熟知的人工冶炼材料氧化铝(刚玉)相比,碳化硅的硬度更高,高温性能更好,耐磨性更强,热导率更高,线胀率更低,化学稳定性也更高。100多年来,它被广泛应用于机械、化工、轻纺、造纸、矿山、交通、冶金、电子、建材、陶瓷、核能等等领域。近些年的爆发式增长背后的主要推手是光伏业、LED和陶瓷加工业的需求。吉林、河南、青海、甘肃、宁夏、四川、贵州和湖北八个省区已成为国内碳化硅生产的主要地区。 “上游”集约化,“下游”精细化是碳化硅产业调整的方向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划,今后我国的不同区域将被划分为四大类“主体功能区”,即优化开发区、重点开发区、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。那种为GDP不惜一切代价的“发展”模式行将寿终正寝。因此,碳化硅企业首先应该弄清自己的“地盘”处在什么样的“板块”上,谋定而后动,才能避免做无用功。这是其一。 其二,即便处在允许开发的地区,节能、减排、提高生产率的历史责任也是不能回避的。只有集约化、规模化、无害化才能“长治久安”。 其三,如果把碳化硅材料比作“上游”产品,那么,碳化硅制品就是“下游”产品。其实,“下游”就是广阔的市场“海洋”,等着“八仙”们去各显其能。前面我们列出了碳化硅可以用武的许多工业领域,它们需要大量不同形态、不同结合剂、不同粒度、不同工作方式的碳化硅制品。已经过去的2010年,国内较大的碳化硅光伏刃料生产商的产量超过10万吨,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人民币,就是一个突出范例。当然,具有高性价比的碳化硅制品数不胜数,略举数例如下: 碳化硅刀具、轴承、模具、密封件; 碳化硅电子元件、吸波材料; 碳化硅高温燃气轮机燃烧室、喷嘴; 碳化硅汽车发动机陶瓷部件; 有意愿的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内外的实际,择其善者而从之。 其四,在产业调整中,应该大力提倡产、学、研、用四结合。这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举措。我国经济总量较大的广东省试行“科技特派员”制,算得上是一种积极的尝试。毕竟,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的较大群体,它们肩负着国家财政税收和用工就业的主要任务,它们在科技和管理方面的困难就是国家的困难。 转载于中国磨料磨具在线链接: |
||||
【关闭窗口】【打印】 | ||||